top of page

真實案例:一個悲劇就夠了——自殺與重生 (一)

已更新:2023年2月25日

難過並不代表我們垮了,有的人哭聲雖然悲傷,但心中卻依舊堅強。


案例:一個悲劇就夠了——自殺與重生

婕麗正經歷喪夫之慟。她的丈夫選在妻女前去大陸接他回台灣時,上吊自殺。


強忍悲痛的婕麗,一心掛念的是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但她忘了好好照顧自己,反而非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心裡時時出現想自殺的念頭。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跟他一起走了!”婕麗咬著牙說。


“要是你這樣做,你先生會怎麼想?你的孩子會變成怎麼樣?”


婕麗低頭不語。


我請助理們代表婕麗的先生、十二歲女兒和八歲的兒子,並把他們排列出來,排列立刻明顯呈現出先生過世對他們的深層心理影響:婕麗強忍悲傷;她的兒子不斷後退,遠離他們家、遠離其他人,即使一度回頭看著母親,但旋即又轉身背對他們;女兒則陪在婕麗身邊。


失去親人的痛瀰漫著這個家庭,先生也強忍著情緒,心中充滿著諸多不捨,他倔強地站立著,不願躺下。這時妻子的哭泣聲漸漸出現,但聲音很悶很悶,顯然是強忍壓抑著。


我鼓勵婕麗:“試著看著你先生,你可以發出聲音沒關係。”


婕麗嘴唇顫抖著,話已到嘴邊卻說不出來。


我大聲引導她表達出內心的情緒:“你為什麼這樣做!”


“你為什麼這樣做!”婕麗說完,大哭出聲。


“你為什麼這樣做!大聲一點!”我再次引導。


只見婕麗嘶聲大吼:“你為什麼這樣做?”


語畢,她倒在地上痛哭。


#自殺 #重生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