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而孩子就變成父母。愛的流動就不是自然的由高處移向低處,施與受的流動也必須對抗地心引力由低處向高處流。但就如水試圖往高處流動一般,這樣的付出永遠無法到達它真正的目的地。


在我的團體中,曾經有位女士的母親失明而父親失聰。這一對父母相當地契合,而這個孩子覺得她有責任要照顧她的父母。為了揭開隱藏的真相,我為這個當事人進行了一個排列工作。在過程中,女兒的行為像是她大過她的父母。然而,她的母親告訴她:「我可以照顧你的爸爸。」而他的父親說:「我可以照顧你的媽媽,我們不需要你的幫忙。」這位當事人聽到相當地失望。她覺得自己被降格回到孩子的位置上。


當晚她睡不好,隔天她問我是否能夠提供幫助。我告訴她:「一個人睡不好通常是為了要監視別人。」然後我跟她分享了一個德國作家包契的一個故事,這個是關於一個在柏林的年輕人,戰爭後為了不讓老鼠毀壞他弟弟的屍體,而徹夜不眠。另一個人走向他,並說:「你難道不知道老鼠晚上也要睡覺嗎?」然後這個年輕人晚上就能夠入睡了。隔天這位當事人就說她的睡眠品質提昇了。


當孩子輕忽施與受的序位時,她也會為此得到嚴厲的懲罰,即使不瞭解這樣的錯誤或是原因,她也會感覺到無力或失敗。當她錯置了施與受的對象和序位時,儘管出於愛,她仍然輕忽了序位法則。她無法了解這樣做並不合宜,而只是覺得自己是在做好事。序位無法因愛淹沒,序位的階層高於愛而存在;心靈中存在著一股力量,即使付出生命及個人福祉為代價,愛的序位仍要依照序位及平衡法則運行。因此,盲目地出自於愛而不顧序位法則的行為是悲劇的開始。唯一的出路是:帶著愛瞭解並接受序位法則。對序位法則的瞭解是一種智慧,而帶著愛的臣服則是一種謙卑。


摘錄自:在愛中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伯特.海寧格著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

歸屬感對孩子等同愛和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一旦我們擁有歸屬感,就會感覺輕鬆愉快,會有安全感。而一旦缺乏歸屬感,我們就會感覺沮喪、孤單、寂寞、壓抑,會想找機會離開,重新尋找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他賴以生存的就是家庭,讓他得以存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