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系統排列看良知(1)

Updated: Oct 26, 2023




系統排列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問,是一門活著的學問,它並非來自於學術。海寧格先生只是把他在排列場域中所領悟到的洞見與眾人分享,他從未把系統排列的知識變成一套理論。因此,系統排列不是某種理論知識,而是可以直接體驗的生命科學,透過系統排列,海寧格先生、全世界成千上萬優秀的系統排列師以及參與者共同將生命中重要的規律展現出來。系統排列仍在不斷進步與發展,如同海寧格先 生所說:「領悟,來自於參與。」


「良知」(conscience)的洞見是海寧格先生的重要貢獻,他所觀察到的「良知」與我們一般在生活中所說的「道德良知」不同,他是在描述人類一種隱微卻影響巨大的心理狀態。我將其簡單地描述如下:


人類是群體性的哺乳類動物,就如同獅子、狼群、斑馬等,在深 曆的生物記憶裡,脫離群體就代表著危險,例如再凶猛的獅子如果落單,就有可能被狼群吃掉。因此,一個人能否適當地與其所在的群體相處,可能影響到他的生存。當一個人的行為危害到他與群體的關係時,他的內在就有一個警報器響起「嗶嗶嗶」,傳遞出信息:「你的行為危害到你與這個群體的關係了!」這個警報器就是良知,人們所感受到的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罪惡感」。


當人們改變行為,使行為不危及其與這個群體的關係時,良知的警報器便會傳遞出另一種信息:「你現在安全了!」這種舒服的感覺 就是「清白感」。所以,良知就是一個警報器,告訴我們與某個人或某個群體的關係狀況,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影響了我們的歸屬。


罪惡感與清白感

良知在關係中時刻分辨著我們的行為:「這麼做會傷害關係還是滋養關係。」當行為傷害關係時,我們會體驗「罪惡感」、「內 疚」;當行為滋養關係時,我們就會體驗「清白感」、「安心」。 為了維繫這份關係,罪惡感會迫使我們改變行為;清白感則會使我們感到被接受,可以安心前行。


然而罪惡或清白的良知,和真正的善惡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例如,在小偷的群體中,小偷可能因沒偷東西而會良心不安。甚至許多殘暴和不公正的行為,常常會假借清白無辜之名來進行。


繼續閱讀更多:



169 views0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