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年1月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心靈的和解】~在愛中昇華
閉上眼睛,我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在心裡,我們看到我們的父母,父親與母親。哪一個人跟我們比較親近?哪一個比較疏遠?哪一個是我們比較能接受的,哪一個人比較不能接受? 然後我們將那一位我們尚未完全接受的人,深深地放入我們的心靈與身體之中,感覺自己有些變化。我們維持這樣的狀態,直到...
374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5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系統排列看良知(2)
良知的分類與作用 良知可以分為個人良知、集體良知和靈性良知,其區別如下: 1. 個人良知 個人良知(personal conscience)就是我們的想法、感受或做法是否符合某些人的要求或期待,而這些人通常是家庭、公司等我們所歸屬的群體。個人良知的功能就是確保我們跟這些人或...
311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5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從系統排列看良知(1)
系統排列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問,是一門活著的學問,它並非來自於學術。海寧格先生只是把他在排列場域中所領悟到的洞見與眾人分享,他從未把系統排列的知識變成一套理論。因此,系統排列不是某種理論知識,而是可以直接體驗的生命科學,透過系統排列,海寧格先生、全世界成千上萬優秀的系統排列師...
226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5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系統中的認同與牽連糾葛 (2)
牽連糾葛的來源 牽連糾葛通常來源於系統中有被排除的成員,被排除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某位家族成員因為發生了令人難過的事,如意外、自殺、重病 等,我們無法接受他的不幸,所以在心裡有意無意地把他遺忘。 (2)某位家族成員做了某些事,如侵占他人錢財、亂倫暴力、誣告犯...
147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5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系統中的認同與牽連糾葛 (1)
什麼是認同與牽連糾葛? 每個人在家族系統裡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如果他的位置被排除了,這時候就會產生一個黑洞,家族裡的其他人會被吸引去填補這個黑洞,會偏離自己的軌道而去取代被排除者的位置,並在無意識裡產生「認同」(identification),重複被排除者的行為模式與生命遭...
169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4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關係五大法則 (五)
五、流動法則 關係信息會世代傳遞,生命力要向前流動。 生命是一種流動,它透過每個生命個體作為接受器與發送器,同時透過生命群體關係的相互交流,生命的信息在群體中傳遞,包括家庭、公司、社會等組織都是如此。 同時,因為生命會一代代傳遞,因此關係中的信息也會跨越世代而傳遞,而且其中...
155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3月3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清明好科學!你知道嗎?祖德芳流不只是傳說!
華人向來重視先祖,在過去傳統家庭中幾乎都設有祖先的香案,除了早晚一柱清香,每逢清明、端午、中秋、中元與除夕等傳統節慶,更是要準備三牲四果來祭祀,若家庭中有重要決定,也必先燃香與先祖稟報後,才去做後續的處理。 在家中,長輩們通常對於先祖們的存在與影響是深信不疑,但新一代的朋友...
502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3年2月2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玫瑰少年的前世今生 – 從系統觀探究來處,從生命法則找到歸處
最近有一部叫做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的電影引發熱議,才9天就衝破了億萬票房,成了本季賣座冠軍,隨著觀影普及度的推波助瀾,片中作為主軸的同志議題更廣為人知,相信目前已有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同志感到好奇,究竟同志是怎麼來的,又該走向何處呢?今天就讓我們透過系統觀的角...
568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2年5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和自己在一起,謝謝你們和我在一起!
海寧格說:當我和自己的心靈融合一致時,就能獲取助人的力量。而我是如何和自己的心靈融合一致呢?作法是我看向自己的父母。我的祖父母賜予父母生命,父母再將生命賜予給我,他們從祖父母身上得到甚麼,就全然完整、沒有任何減損地傳承給我。我看向父母然後說:「我全然如是的接受你們送給我的生...
37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2年5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好的解決之道不一定很戲劇化
問:家族系統排列曾讓我有很好的經驗,但在那種情境下,在得到解決之道之前常會很激動、戲劇化,而這裡卻很平靜。這套方法究竟有沒有用呢? 答:你在家族系統排列中看到的激烈、戲劇化的感受,常常是小孩子的感受,這種排列裡出現的是幼兒和父、母的關係,因此會連結到靈魂裡一種緊張的狀態也...
128 次查看0 則留言
2022年5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平等的歸屬權~每個系統成員都要有其位置
家族系統中,有一個最基本的法則是:每位成員都有同等歸屬的權力。許多家庭和家族系統會否認某位成員歸屬於系統的權力。比如說,(例1)當一個已婚的男人因為外遇而有非婚生子女,他或是他的妻子可能說:「我不想知道關於這個孩子或是他母親的任何事,他們不屬於我們的家庭。」或者(例2)當某...
6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