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真實案例:一個悲劇就夠了——自殺與重生 (二)

已更新:2023年2月25日


另一方面,離家人遠遠的兒子在聽見母親大聲哭泣後,也開始啜泣了起來。


婕麗閉著雙眼地趴在地上痛哭,哭了幾分鐘後,整個人癱軟在地。


我仔細聽著她的哭聲,了解這種哭泣是她壓抑的情緒爆發出來的,是一種失望的悲憤,還不是對丈夫真正的哀悼。


我對她說:“你要真正看著你的先生,不是閉眼痛哭。如果你愛他,你會看著他而流下哀悼的眼淚。”


婕麗仍癱在地上,但是可以睜開眼睛看著先生了。我鼓勵她:“難過並不代表我們垮了,有的人哭聲雖然悲傷,但是心中卻可以很堅強。”


的確,難過並不代表垮了,哭過之後,我們才有機會學會怎麼把眼淚擦乾,繼續前進。


另一方面,先生的代表一直硬撐著站著,彷彿死不暝目的樣子,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我告訴婕麗:“這的確是很令人難過的事,但即使難過,你也要堅強站著,真正面對先生。現在,慢慢地試著靠近他,接受他的過世,幫助他倒下來,這是你最後可以幫他做的事,讓他平安地走。”


面對親人死亡的事實,對生者來說十分不容易,即使婕麗聽見我的鼓勵,願意開始移動,但那移動卻是萬分辛苦。


“慢慢地、慢慢地……”我繼續鼓勵她。


她坐在地上,以雙手輔助身體爬向先生。她很努力地爬,眼淚更是不停地掉落,只見她為了給自己更多一點力量,試著要站起來,但依然艱難,最後只得以跪姿前進到先生的身邊。


就在她觸碰到站著的先生的身體時,兒子忽然也移動了,他開始願意正視父母了。父親過世時,只有當第一線的母親願意表達出悲傷,孩子們才被允許表達他們的難過。


婕麗靠著先生的扶持,慢慢地站了起來。


我對婕麗說:“抱住你先生,抱住他,帶著你的力量抱住他。”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