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創傷,讓愛與生命力流動

已更新:2023年2月27日


最常見的未竟之事之一,即是突發的家庭事件所帶來的創傷。 「創傷」有時是我們個人的經驗,例如突然發生災難、意外,比如說四川地震、台灣九二一地震,有些人在地震結束之後還會感到驚嚇,有些人過一段時間就恢復了。那些在事件結束後已經一段時間,但仍會感到驚嚇害怕、影響到生活功能的,在心理學上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但是有些創傷是整個家族性的,也就是當家人發生意外或疾病而突然死亡時,這樣的事情對於整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種驚嚇,因為太突然讓人不知所措,英文說frozen凍結住了,令這個家的生命力凍結住了,對這個人的愛凍結住了。而這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我們的生命力有一部分就會停止在事件發生時的歲數,造成我們無法用百分之百全然的生命力來生活,通常這些人並不自知,而且會在無意識中產生一些莫名情緒,或是發生意外、疾病與失敗,甚至有時會無意識地走向死亡,自己卻沒有覺察到。 更嚴重的是,如果家裡直接經歷事件的這一代成員沒有真正去面對,或沒有一個完整的哀悼時,這種壓抑的情緒就會轉變為家庭裡隱藏的動力,有時甚至會持續影響三、四代。被影響的後代家庭成員,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經歷過這個事件,但是就會產生與創傷者相同的情緒或行為,就像也得到創傷後遺症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家族創傷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容易會有莫名情緒的原因。

摘選書籍:愛與和解-華人家庭的系統排列故事 作者:周鼎文老師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良知是隻變色龍

在每一個不同的群體,我們有不同的標準 良知在「連結」上運作的時候, 唯一的標準是我們所屬群體的價值觀,因此,從不同群體來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屬於好幾個群體的人,在每一個群體裡所表現的也不一樣。 當社會背景改變時,良知意識就像變色龍一樣改變它的顏色,以便在新的情況裡保護我們...

 
 
 
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

歸屬感對孩子等同愛和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一旦我們擁有歸屬感,就會感覺輕鬆愉快,會有安全感。而一旦缺乏歸屬感,我們就會感覺沮喪、孤單、寂寞、壓抑,會想找機會離開,重新尋找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他賴以生存的就是家庭,讓他得以存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