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課程報導】鑽石成長班三講 創造家庭幸福的秘訣(上)


家庭,是每個人人生的基礎,即使從小不幸失去原生家庭的孤兒,最初也是由母父親結合,才來到這個世界,而未來也將走上探索自己家庭的路;在一生中,沒有人可以避開家庭課題的學習與挑戰,也都享有機會去創造並獲得家庭的幸福與溫暖,可惜的是,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在現代文化與教育體系中,並沒有太多深入的教導,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只憑著自己的本能與家庭背後的動力,無意識的循環著家族的糾葛、事件與愛恨情仇...

為了改變這樣的問題,帶來更明晰的視野,在鑽石班的第三講中,周鼎文老師設計了創造家庭幸福的主題學習。 有鑒於以往眾多的個案中,光是解決家庭的動力還不足以圓滿創造幸福的需求,因此在這一講中,除了傳統動力的部分,更補足了促進家庭幸福所需的一切觀念、知識與行動秘訣,讓學員們將過去的霧霾歸零後,都有足夠的心念、知識與正確的方向感,能穩健的去實現屬於自己的理想幸福。

創造家庭幸福的秘訣是什麼呢?

周老師說:看·到·好·心·動!

什麼是看到好心動?就是:看到彼此的“好”、看到起“心”動念、看到系統“動”力,所有的家庭議題,都離不開這三個重點。透過課堂的案例與實際演練,我們看到在某些學員覺得自己習以為常、不足以代表愛的家庭間的言行互動,卻是另一群學員眼中覺得是心存感激、帶著幸福與愛的一種表達,為什麼當事人會感覺不到?因為不知道如何深入覺察“心”,沒有能張開內在之眼看到彼此的起心動念,這時如果再加上背後系統動力的推波助瀾,就很容易讀取錯誤,把愛當成礙、化愛為恨了,原本是要給出或接收的愛與美意,最後便荒腔走板變成了壓垮彼此最後的那根稻草,這會是多麽遺憾的一件事情! 我們都曾聽過身邊朋友說,以前不懂得,失去後才了解那是愛、那有多珍貴! 藉由課堂上老師的教導與指引,學習正確的看到、學到、做到,用對的角度、對的言語、對的行動來互動表達,那麼從今以後便能時刻感受愛、珍惜愛、也就不再創造遺憾了。

除了“看到好心動”,周老師也提出了”敢造反”的行動方式來幫助家庭更穩定和諧,什麼是”敢造反”?敢是取“感”的諧音,代表感恩尊重:打從心底感謝、並尊重彼此的責任、命運與界線;“造”代表創造歡樂:快樂不會天天沒事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用心去創造經營彼此的歡樂、喜悅,藉此擴展日常美好的記憶與連結;最後“反”代表了反省與自我覺察:先放掉抱怨的念頭,反觀自己要從這些人/事裡學到什麼,並停止在問題上打轉,聚焦於解決之道上,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不佳的家庭關係,並開始在自己和家庭成員之間創造出新的、正向的新連結。

除了以上提到的秘訣,周老師還有好多豐富的的洞見與觀點,像是三明治的溝通藝術、愛自己的真正含義與做法、“聽一下”三字訣...等,以及課間多位學長的親身體驗精彩分享,礙於課程報導的篇幅有限,就不在這邊一一分享了,如果您有興趣深入了解,歡迎加入我們第四期的鑽石成長班親自探索喔!同時,在這次的課程報導下篇,我們將分享一些常見卻影響深遠的家庭動力,喜愛學習且想要創造幸福的你,請記得持續關注道石教育、關注我們報導發佈的動向喔!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良知是隻變色龍

在每一個不同的群體,我們有不同的標準 良知在「連結」上運作的時候, 唯一的標準是我們所屬群體的價值觀,因此,從不同群體來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屬於好幾個群體的人,在每一個群體裡所表現的也不一樣。 當社會背景改變時,良知意識就像變色龍一樣改變它的顏色,以便在新的情況裡保護我們...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